沈帥青:巴黎與黎巴嫩 「同災」不同命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11/16 08:00

最後更新: 2015/11/17 13:21

分享:

分享:

美國三藩市市政廳大樓用象徵法國的三色照明,為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致哀。(圖片來源:法新社)

全球為法國巴黎慘劇致哀,但前一天黎巴嫩亦有恐襲,卻未必人人知。厚此薄彼?人命分貴賤?就連facebook也捲入爭議。各人皆重視生命,只是對各地的心理距離不一,亦是現實。

近日全球的焦點,肯定是法國,在當地時間上周五(13日)晚,巴黎發生連環恐怖襲擊,造成逾百人死、數百人傷,翌日全球報章頭版鋪天蓋地報道,人人在fb哀悼,不少人又更換fb頭像,添上藍白紅三色以示支持法國人等。全世界盡顯同情心,只是意外地,亦衍生「人命有貴賤」的爭論?

原來在巴黎慘劇事發的前一日,在中東的黎巴嫩亦同病相憐,於當地時間上周四(12日)在其首都貝魯特,有兩名攻擊者分別在人來人往的熱鬧街道上引爆自殺式炸彈,這兩起恐怖襲擊事件,造成逾40人慘死、逾200人受傷,成為當地近25年來的最大攻擊事件,事後伊斯蘭國承認責任。

只是「同災」不同命,黎巴嫩慘案,得不到大眾傳媒的廣泛報道,在互聯網亦未受到關注,與法國相比是天淵之別,於是逐漸引來網民為其抱不平,難道黎巴嫩人不慘?哀嘆全球關注巴黎之餘,卻無人為黎巴嫩哭泣。

更甚的是,就連fb亦捲入厚此薄彼的爭議之中,皆因在巴黎事件之後,fb隨即設置功能,讓用戶可更換頭像為法國打氣,然後又迅速設立「Safety Check」功能,讓法國用戶可以透過fb向親友報平安。這兩項功能,只為巴黎而設,沒有黎巴嫩的份兒。

於是,不少網民湧到fb創辦人朱克伯格的fb「洗版」,留言聲討,結果朱克伯格昨要親自回應,解釋在巴黎慘劇之上,才是首次在非天災事件加入報平安功能,又指已收到網民的意見,部分亦說得對,承諾fb在未來會盡力做更多。

全球厚法國、薄黎巴嫩,是否真的無情?只有某些人的生命值錢?其實,人命攸關的事件,相信全球各地的人,看了皆痛心,感傷有生命無辜慘死,惟在現實之中,尤其是現今的資訊爆炸年代,人對各種事件的關心,亦有所局限。

例如是我們所接收到的資訊,更多來自哪裏?在現代,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傳媒皆在歐美,自然地主導了話語權,先是在法國,法新社、《費加羅報》、《世界報》等大傳媒,肯定對自己國家的新聞廣泛報道,至於歐洲內的一眾傳媒,亦是以關心區內情況為先。當他們均爭相報道、派出大量記者採訪,向全球發出的新聞相片、報道、分析的數量與影響威力,遠非在中東的黎巴嫩所能比擬。

且對於不少人來說,恐怕兩個地方發生慘劇,所帶來的震撼程度亦不一。在歐洲的法國,多年沒有戰亂,突然出現連串的大規模襲擊,既打破其安全形象,事實上亦引來各地猜測,恐怖襲擊會否已湧入歐洲甚至全球;反觀在中東的黎巴嫩,普遍大眾對於中東的印象,就是戰亂不斷、頻頻出事,就算今次是當地多年來最大規模的襲擊事件,無奈亦較難引起注意。

更甚的是,各人在吸取不同資訊的時候,對於事情的關心程度有多高,難免「親疏有別」,在大部分時候,往往取決於事件與自己的「距離」是近還是遠,這既可以是地理距離,更可以是心理距離。

我們會去法國旅遊、看法國電影、聽法國歌,甚至結識法國朋友,又或有親戚在當地居住,對法國的認識,肯定比黎巴嫩多出不少,有多少人看過黎巴嫩的電影?到過當地旅遊?可能更多人連黎巴嫩的地理位置也不知道。

對自己認識的人或地方關心更多,其實就是人性。事實上,fb解釋其為巴黎設報平安功能之時,亦提到是因當時有極大數量的人在談論法國,於是設該功能。但恐怕在社交網絡之上,留意黎巴嫩的人數實在差得遠。

巴黎與黎巴嫩,得到的注意大為不同,問題確是值得我們反思,例如是否能多去了解全球不同區域的地方問題?而非只關心自己熟悉的?或能帶來一些改變。只是,每人所接收的資訊始終有限,就是根據與自己有多相關的因素,選擇吸收,「親疏有別」的落差,恐怕也將一直存在。

Facebook為巴黎事件設「報平安」功能,但亦引來厚此薄彼的爭議。

撰文 : 沈帥青